我的毕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大明皇妃?孙若微传 > 第六十章夺门之惊变

第六十章夺门之惊变(第2/3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之功进封侯爵,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,特进光禄大夫、柱国,身免二死,子免一死,世袭侯爵。已故去的孙父孙忠,也被加赠太傅、安国公,改谥恭宪。孙太后之弟孙显宗晋都指挥同知,孙氏一门十七人被授官职。

    尘埃落定时,不管曾经的恩怨积了几重,回首凝眸间难免会生出几分悲悯和感伤,朱祁镇扶着孙太后走出乾清宫,来到宫门口露台前的金亭中。

    望着沐浴在朝阳中的金亭,孙太后半晌无语。

    “母后,祁钰是病死的!”经过了八年的幽禁生活,朱祁镇变得更加少言寡语了。但是他内敛沉稳的功夫显然还是没有修炼到家,在与孙太后无言的较量中,他输了,所以他先开了口。

    “皇上!”孙太后哑然,“你在怪他,也在怪母后!”

    朱祁镇并没有马上否定,他只是木然地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别怪母后,也别怪祁钰。祁钰在乱局危困中承继大业,于国有功,于民有义。虽然对于你,他做得有些过了,可他终究是没有痛下狠手。你想想,在他膝下无子的情况下,你却在南宫接二连三地诞下皇子,若他真是想赶尽杀绝,让你绝子或是暴毙,他做得到。”孙太后缓缓说道,她轻移凤履,一步一步缓缓走下石阶。

    置身在金亭之中,看不到它的特别之处,可是走得远些回眸而望,才发现它是那样地神圣。这两座镏金铜亭坐落在乾清宫露台两侧的石台之上,金殿深广各一间,圆形攒尖式的上层檐上安有铸造古雅的宝顶,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,所以才被称为江山社稷金殿,也称金亭子。

    “母后,今日带儿臣来这金亭中问话,是否想要当面训诫、提点儿臣?”朱祁镇仿佛悟到了。

    “祁钰是个聪明的孩子!”孙太后望着朱祁镇缓缓说道,“有的时候,他比你聪明。所以母后想让他得以寿终正寝!”

    “母后,儿臣在南宫的时候确实无数次想过要亲手杀死他,可是当儿臣出了南宫,重新坐在金殿上俯视群臣的时候,儿臣改了主意。能再次主掌权柄,实属上天厚眷,儿臣若不能励精图治、造福社稷与苍生,倒不如永远被囚于南宫的好。所以,儿臣不会为了泄私恨而害了二弟。”

    朱祁镇目光炯炯,在明媚的太阳下闪出异样的光泽,让人不能置疑、不能不从,这便是天子的龙威吧。

    听到他再次称朱祁钰为二弟,孙太后笑了,如朝霞般绚丽的笑容,“如此,甚好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于谦!”朱祁镇面色沉静泰然说道。

    经历了太多的事事非非、起起伏伏,他已经能将孙太后心中的担忧与疑虑猜度的差不多了,所以他才能如此坦然以对:“也许臣子和百姓们会认为朕处死于谦只是为了使‘夺门之变’师出有名,是为了打击二弟,为了报复。可是他们想错了,于谦对大明的功勋是任何人都不能抹灭的,即使是朕,也不能。只是,自父皇时起他就倍受倚重,北京保卫战后更是功高盖天,于乱世中力挽狂澜他当仁不让,可他为人太过刚毅,处处以卫道士自居。所有人都不入他的眼,处事固执己见又不能顺机应变。这些年他太过专权,干预六部,凌厉无情,颐指气使,在朝中与百官积怨甚深。他,与太平年间以德治世的为官之道格格不入,所以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是你的说辞,却不是百姓心中所想,更非日后史书所载”。孙太后脸上的笑意立时褪去,她冷冷地注视着朱祁镇,“你听到的凌厉无情、格格不入其实只是一介忠臣的风骨与操守,你忘了——没有于谦就没有今日的大明江山。于谦之死,天下至冤!”

    朱祁镇神色一滞,极为复杂地对上母亲的目光:“是,这是儿臣的说辞,其实儿臣也有过挣扎,也曾想只将他罢官,可是——”

    孙太后长长地叹息过后,无限惋惜:“心若无魔引不来外鬼,旁人是左右不了你的。你是经过战乱、当作囚徒、受过种种磨难而重生之人,你的心胸应该更宽广、心智更坚定,若你能容下于谦,甚至比祁钰更加重用他,你便会得到世人更多的尊重,可惜,你终究没有敌过自己的小心思。”

    朱祁镇面露惭色,点了点头:“是,于谦不死,儿臣复位之名不正”。

    孙太后点了点头:“这就是了,错就是错,不必找寻借口。于谦之死、国失栋梁,天下寒心。你记着,他是你重获皇位后冤死的第一人,也必是最后一人。否则,你便是辜负了母后、辜负了天下、也辜负了你自己”。

    朱祁镇神色凝重地应承:“母后放心,儿臣再不会了。”

    孙太后长长地松了口气,转而久久地凝望着金亭子,看着那象征着江山社稷的金亭子,她仿佛像是看到了另外一个人。

    昨天收到他的传书,他新得了一个孙子。他给他起名为“帝元”,只是奇怪这孩子不姓许,也不姓赵,而是姓“尹!”

    “尹帝元-隐元帝!”她现在懂了。

    他是用这种方法在告诉她,他们代代传承下来的不是曾经尊贵无比的宋朝国姓-赵姓,也不是所谓的皇室血脉,而是一种信念,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能力。

  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